朱晴雨和家人一起,為白姜鋪塑料膜。 本報通訊員 趙 睿 攝
朱晴雨在姜田邊觀察“種姜”。 本報記者 張 岳 攝
勞動小能手:
“從小就心疼父母,總是搶活干”
霜降后,秋意濃。
不遠處,群山如黛,近水如煙。池塘邊,一塊郁郁蔥蔥姜田,姜苗散發出特有清香。
“這是今年我家留的‘種姜’,過一陣子拔出姜田,再下姜閣保存過冬。正所謂‘深挖起隴,切芽播種,搭棚遮蔭,收獲手撥,姜閣儲種,爐火催芽’?!敝烨缬晷χ榻B。
純樸的笑容,專注的眼神,眼前的小姑娘說起白姜頭頭是道,儼然是位種姜“小專家”。
在新華村,家家有姜田,戶戶種白姜。朱晴雨家世代種姜,從小她愛往姜田跑,常常跟在大人后面,就像“小尾巴”一樣,和大人一起催姜芽、挖姜田、踩姜壟……
人小心不小,幼小的她天天盼望早點長大,為父母分擔種姜重擔。
白姜不好“伺候”,父母常年在姜田里勞作。一到種姜忙的季節,媽媽許紅麗經常凌晨四五點起床,一直要忙碌到深夜。
“這個孩子從小就心疼父母,家里家外的活兒她總是搶著干?!痹S紅麗說。
一到搶收玉米的日子,小晴雨早早全副武裝,穿上長褲、套上護袖、戴上口罩,像一個戰士一樣,隨著父母去地田掰玉米。
一眼望不到頭的玉米地,植株要比小晴雨高出一大截。鉆進地里就被四面環住,遮得密不透風。小晴雨左右開弓,手腳麻利,一拉一拽,筐里很快滿滿當當。
“又熱又悶又累!但我一點兒都不覺得辛苦?!敝烨缬昊貞浾f。
如果不去地里干活,小晴雨留守在家,她總是力所能及地干家務。摘菜、做飯、洗衣服,這些小活對她來說,都是小菜一碟。
“愛勞動,愛琢磨,愛看書?!卑职种靹偻f。上學識字后,朱晴雨打開了一片天地。她經常上網查資料,翻閱種植書籍,像塊海綿一樣吸收各種知識。
當地流傳著一句農諺:“好三年,壞三年,不好不壞又三年?!苯r最怕姜瘟病,因為一旦發病,輕則減產,重則絕收。
如何防止姜瘟???這也是朱晴雨的“心病”。她常常趴在姜田里記數據,泡在書里找答案,研究預防治療辦法等,希望能助父母一臂之力。
“目前這個病還很難治,現在用姜麥輪作來預防?!敝烨缬杲榻B。
種姜小專家:
“每一次播種都踩在點上”
朱晴雨有個隨身攜帶的神秘寶貝,時不時拿出來在上面寫寫畫畫。
翻開朱晴雨的筆記本,里面是各種顏色的筆記和各種場景的照片。從會寫字開始,朱晴雨就用這個本子做白姜記錄,一筆一畫抄寫白姜的種植、生長、施肥、收獲等情況。
就這樣,小小年紀的她積累了很多白姜知識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學得知識越多,小腦袋里的問號就越多,她悄咪咪地打起了自家姜田的“主意”。
“爸爸,你看這是我監測的氣溫折線圖,今年之十八九會有‘回南天’,姜種要提前幾天‘出閣’,早點下田?!?021年,谷雨時節前夕,朱晴雨一臉嚴肅地提出建議,指導爸爸媽媽種姜。
看著女兒手中厚厚一沓的“研究資料”,爸爸心里有點犯嘀咕?!罢f實話當時有點半信半疑,但為了不打擊她的積極性,我們就照她說的話去做了?!卑职种靹偻貞浾f。
別的姜田沒有一點動靜,朱家卻早早地忙碌起來了。村子里老姜農們,對此不屑一顧。小娃娃的話也能信?種姜這么多年還能不如一個小丫頭?
令人驚喜的是,很快出現“回南天”現象,氣溫迅速回升,空氣濕度接近飽和,地面滋滋地往外“冒水珠”。5月上旬,朱晴雨家畝均姜種出芽率提升了10%,比村里大部分姜田出芽率高出一大截。
國慶節期間,朱晴雨家的4畝姜田產出白姜1.1萬斤,畝均增收約4000元。
“科學種田越來越‘甜’,要讓每一次播種都踩在點上?!敝烨缬甑莱鲂牡?。為了更精準地把握溫度和濕度的變化,摸清白姜種植的關鍵點位,她還申請加入學校氣象興趣小組。
那段時間,她像個小陀螺似的,在校內氣象站、銅陵市氣象臺之間來回轉。實地測量,收集記錄,制作統計月報表、曲線圖和折線圖……
朱晴雨據此撰寫成《探究當地“回南天”現象產生條件氣象科技實踐活動報告》,獲得第九屆安徽省中小學生氣象科普競賽中學組一等獎。
得獎后,在父母和老師的支持下,朱晴雨將“回南天”的種姜提產技術制作成課件、明白紙、手抄報,送到田間地頭和姜農手中。
有一次,在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農技培訓會,推廣科學化白姜種植技術,成了遠近聞名的種姜小專家,為提高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”銅陵白姜的產量做出了一份貢獻。
助人“小雷鋒”:
“讓我們一起照顧姐姐”
朱晴雨第一次坐上高鐵,來到長沙參加全國“新時代好少年”先進事跡發布儀式。
“這是我離家最久的一次外出,每天晚上我和姐姐都要視頻通話一個多小時,有著說不完的悄悄話?!币徽f起姐姐,朱晴雨臉上就浮起甜美的笑容。
朱晴雨所說的姐姐,其實是她的同學姚貴娟。
2009年,姚貴娟的父親因車禍去世,母親離家出走,爺爺成了襁褓中小貴娟的唯一依靠。2012年,姚貴娟和朱晴雨一起上幼兒園,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。
有些緣分是命中注定的?!澳呐轮挥幸粔K糖,小晴雨都要留一半給小貴娟吃?!眿寢屧S紅麗回憶說。
到鎮上讀小學后,許紅麗在學校旁租房陪讀,小貴娟則每天由爺爺接送在村小讀書。
當年8月底,孤苦無助的姚爺爺找到了許紅麗,請求她代為照顧姚貴娟。
面對80多歲掩面抽泣的姚爺爺,許紅麗陷入了沉思?!皨寢?,你把姐姐接過來吧,讓我們一起照顧她?!毙∏缬暄肭笾?。
第二天清早,許紅麗夫婦騰出一間房,不僅將姚貴娟接回了家,還把姚爺爺也接了過來。就這樣,原本沒有血緣關系的兩個家庭,因為一份善念走到一起,組成了特殊的“五口之家”。
“姐姐性格特別內向,剛搬過來的時候每天晚上睡不著,一雙眼睛紅紅的像受驚小白兔,看著讓人特別心疼?!敝烨缬暾f。
雖然年紀小,朱晴雨卻十分懂事貼心,有新衣總是讓姐姐先穿,有美食總讓姐姐先吃,有什么話先跟姐姐說……在全家人的關心關懷下,小貴娟漸漸變得開朗起來,笑容在臉上也多了起來。
“我們一起努力學習、茁壯成長,是一輩子的好姐妹?!敝烨缬暾f。2020年12月,朱晴雨一家入選“全國最美家庭”,在當地傳為佳話,成為村民學習的榜樣。
■ 本報記者 張 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