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,新時代新征程,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,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。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是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要求,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應有之義。我們要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變化,突出重點、抓住關鍵,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業生產全過程、全鏈條、全領域,著力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、能源消費低碳化、資源利用循環化、生產過程清潔化、產品供給綠色化、制造流程數字化轉型。
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
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,關鍵是做好一“新”一“舊”的立和破。所謂“立”,就是要加快發展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車、綠色智能船舶、綠色環保、高端裝備、能源電子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,著力打造能源資源消耗低、環境污染少、附加值高、市場需求旺盛的產業體系,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。所謂“破”,就是要貫徹“底線”思維,強化環保約束,落實能耗和碳排放“雙控”要求,嚴格執行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,嚴控尿素、磷銨、電石、燒堿、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,加快鋼鐵、有色金屬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紡織、輕工、機械等行業綠色化升級改造,堅決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。
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
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約束包括:能源結構偏煤、能源效率偏低的狀況有待改變,重點區域、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亟待解決,碳達峰、碳中和時間窗口偏緊。這些生態環境約束降低了經濟增長的活力和持續發展的潛力,破解之道在于促進能源消費向低碳化轉型。一方面,要調活“一煤獨大”的能源投入系統,通過能源減量替代和多能高效互補利用,提供更加清潔低碳的能源。這包括控制煤炭使用,推廣氫能、生物燃料和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,提高工業終端用能的電氣化水平等。另一方面,通過重點用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、數字技術與用能系統深度融合等措施,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推動資源利用循環化
許多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,掠奪式開發和無節制的利用就會遭遇“增長的極限”。因此,在資源開發環節,應根據地區資源特點和經濟需求,規劃先行,再有序合理開發。在資源供給環節,應加強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、化工企業間原材料供需結構匹配,促進有效、協同供給,強化企業、園區、產業集群之間的循環鏈接,確保資源集約高效利用。此外,日常生產、生活向環境排放了大量的固體廢物,特別是大宗工業固廢形成了“城市礦山”,但尚未得到有效的再利用。為此,應加快培育相關再生資源的龍頭企業,依托信息化技術構建再生資源供應鏈,推動大宗工業固廢的協同處置和規模綜合利用。
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
生產過程污染和碳排放量過高,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綠色壁壘挑戰。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,重點在于加快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改造,強化源頭、過程和末端協同減污。從生產源頭上講,重點是減少和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。既要通過制定和完善各行業有害物質含量限值強制性標準,推進有害物質管控要求與國際接軌,又要強化強制性標準的約束作用,嚴格落實電器電子、汽車、船舶等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控要求,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。從生產過程中講,要特別關注污染排放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,研發推廣過程減污工藝和設備,制定需要限期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名錄。從生產末端上講,重點是推動污染物的高效治理。要加快升級改造各類污染治理設施,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或深度治理應用示范。
推動產品供給綠色化
產品供給綠色化,關鍵在于健全綠色設計推行機制,推動綠色產品的供給和消費。在生產領域,應大力推廣高效能源、智能環保設備,推動綠色產品的研發和生產,構建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全鏈條的綠色產品供給體系。與此相配套,應加快培育綠色生產性服務業,打造一批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,為企業提供碳排放核算、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等服務。在消費領域,倡導綠色生活方式,加大宣傳力度,引導民眾擴大對新能源汽車、光伏產品、綠色電器電子產品和建材的消費。與此相配套,應鼓勵電商平臺設立專區銷售綠色低碳產品,并建立銷售激勵約束機制,支持綠色積分等“消費即生產”新業態。
推動制造流程數字化
制造流程數字化的工作重點是筑基礎、促融合,搶占綠色智能發展新高地。一方面,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庫。加快制定涵蓋能源、資源、碳排放、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的數據標準。以此為基礎,借助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分行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。同時整合綠色低碳數據和工業大數據,設立數據共享機制,促進數據集中、分享和應用。另一方面,加快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融合發展。在生產環節,加快人工智能、 物聯網、云計算、數字孿生、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全生產鏈條中的應用,提升產出質量。在管理環節,加快推進生產過程物質流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監控、 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,優化經營策略。在服務支持環節,打造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系統,以數據為驅動,提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、綠色制造和運維服務水平。在環境治理環節,實施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、主要用能設備智能化采集和可再生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相結合的“工業互聯網+綠色制造”工程,提高污染物、碳排放和能耗“雙控”效率。
蒯 鵬 萬倫來
(作者單位: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)